目前全球已有五款CAR-T药物上市,包括诺华的Kymriah、吉利德的Yescarta及Tecartus、BMS的Liso-cel、蓝鸟生物Abecma,其中三款产品于2020年下半年后上市
此次研究为疫苗接种起到了警示作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未接种和只接种一针疫苗的情况下,将成为暴露在新冠病毒之下的高危群体,将失去对新冠病毒变种毒株的抵抗能力,因此,保证这一高龄高危群体能够接种两针疫苗将成为重中之重。该项研究根据疫苗接种流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研究人员将对受试者的抗体水平、血清中和效力、T细胞应答以及B细胞抗原受体库进行检测,第二部分则是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研究人员同样会针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除了检测中和滴度,研究人员也检测了记忆性B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对mRNA疫苗的反应,其结果显示,在接受第一针疫苗后,抗尖峰IgG免疫球蛋白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当两个年龄组进行对比时,80岁以上年龄组的记忆性B细胞体细胞突变能力明显比80岁以下年龄组差很多,这表明,高龄老年人通过B细胞来分泌中和抗体从而激活免疫应答的能力偏弱。研究人员测试了受试者对目前3种VOC变异毒株的血清中和应答,其结果显示,在对抗VOC变异毒株时,超过80岁的受试者其中和滴度相比于80岁以下人群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这表明,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对病毒的抵抗力并不如人意其中肺癌发病率最高,2018年新发病例数超过86万,预计2023年新发病例数将突破100万。若以当前的获批量计算,2021年国内获批的创新药数量或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突破30款。在本土企业腾飞的同时,越来越多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不断向好的政策环境促成了国内生物医药创新氛围的逐渐形成。从获批时间来看,6月可谓是新药集中爆发期,当月便有10款创新药问世,其中,不乏极具突破性的创新产品,如国内首款CAR-T疗法产品、国内首个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首款MET抑制剂。本周一,赛诺菲表示,已与德国制药公司Stada Arzneimittel达成合作协议,向后者出售16种消费者医疗保健产品资产。
Stad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继去年与葛兰素史克达成类似交易后,此次收购包括Mitosyl软膏、Silomat止咳药、Frubiase营养补充剂等赛诺菲品牌,将加强这家德国公司在欧洲的区域销售网络。两家公司没有透露具体的财务细节,但Yahoo财经源引一位交易经验丰富的人士表示,此次交易价格预估在1.2至1.4亿欧元(约合1.44至1.68亿美元)之间。赛诺菲预计此次多项品牌资产的剥离,不会对其欧洲市场的员工造成影响。参考来源:1.Sanofi offloads 16 consumer health brands to Stada amid CEO Hudsons refocusing effort2.Sanofi sells portfolio of regional consumer brands to Stada
复星凯特回应质疑,国内首款CAR-T细胞疗法定价超百万是否合理? 2021-06-30 11:03 · angus 该产品的定价将根据价值、疗效、成本等各项因素综合考量制定,目前定价方案尚未最终确定,正在进行多方沟通中。由诺华带来的世界上第一款CAR-T疗法Kymriah售价为47.5万美元一疗程,折合人民币约315万元,而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则源自从吉利德子公司凯特(Kite)制药引进的Yescarta,后者上市之初售价为3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0万元。
6月29日,针对网传国内首款CAR-T细胞疗法定价为120万元的消息,其拥有者复星凯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该产品的定价将根据价值、疗效、成本等各项因素综合考量制定,目前定价方案尚未最终确定,正在进行多方沟通中。然而,面对百万定价,有多少患者能够用得起这款药,却是令人揪心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CAR-T细胞疗法,高昂的成本和定价似乎是一种必然。当然,随着未来国内更多CAR-T赛道玩家将产品推向市场,CAR-T细胞疗法的价格有望得到降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尽管关于该定价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从研发成本来看,120万的售价并非漫天要价。然而不久后,就有消息称,阿基仑赛注射液的零售价为120万元/袋(约68ml)。参考资料:[1]本文根据GBIHealth、界面新闻等整理。据复星医药披露,截至2021年5月,复星凯特现阶段针对该产品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 6.75亿元。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可谓是天价。另外,结合此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CAR-T疗法来看,复星凯特这款产品的定价也相对更低。
一周前,复星凯特旗下阿基仑赛注射液正式获得NMPA批准,成为国内首款上市的CAR-T疗法,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另外,金斯瑞传奇生物、诺华、科济药业等CAR-T疗法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陆续获批。
加上其他配套治疗费用,总价格或接近200万。除复星凯特外,药明巨诺也紧随其后,旗下,其CD19 CAR-T疗法瑞基仑赛注射液已于2020年7月申报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和白血病。一时间,国内医药圈为之沸腾本次合作 Vivoryon 将取得预付款、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所有款项合计超过 5.65 亿美元。先声药业引进 2 款阿兹海默症治疗药物,国内赛道竞争开始了? 2021-06-30 10:59 · angus 先声将获许在大中华地区开发和商业化两种由 Vivoryon 开发的 AD 药物。今年6月初,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Biogen的阿兹海默症新药Aduhelm。
该抗体经优化后具有低免疫原性和低 ARIA 诱导效力,因而降低了抗体药物在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时最主要的严重副作用。此次先声药业引进的阿兹海默症药物,靶向的是N端第3位焦谷氨酸化的可溶性Aβ聚集体,即N3pE-Aβ,该靶点与礼来的在研药物Donanemab一致。
尽管关于此次批准的争议越来越大,但是市场对阿兹海默症领域的热情无疑被推向了高潮,受Biogen消息影响,礼来股价也应声飙升。参考资料:[1]本文根据先声药业官微及相关媒体报道整理。
6 月 29 日,先声药业宣布,该公司已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 Vivoryon Therapeutics N.V. 建立战略性区域许可合作,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靶向神经毒性淀粉样蛋白 N3pE (pGlu-Aβ) 的阿尔茨海默病 (AD) 治疗药物。而PBD-C06 是一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人源化、去免疫性 IgG1 抗体药物,其结构经专门设计可结合和去除大脑中的 N3pE 淀粉样蛋白。
Varoglutamstat 是一种谷氨酰肽环转移酶 (QPCT) 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阻止 N3pE 淀粉样蛋白的形成,该药物能够在疾病发病机制的早期发挥作用,因此具有预防神经元损伤的潜力。根据协议,先声将获许在大中华地区开发和商业化两种由 Vivoryon 开发的 AD 药物,分别是处于临床Ⅱb 期的靶向 N3pE 的口服小分子谷氨酰肽环转移酶(QPCT)抑制剂 Varoglutamstat (PQ912),和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单克隆 N3pE 抗体 PBD-C06。一直以来,阿兹海默症领域都是医学界久攻不下的难题,此次先声药业引入两款在研药物入局该赛道,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也意味着国内阿兹海默症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
同时,Vivoryon 将有权收取双位数的销售提成根据去年公布的数据,接受赛沃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为49.2%,疾病控制率为93.4%,这些数据促使该产品于今年6月在国内获批用于MET外显子14跳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这些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6321.55万股发售股份,总认购价约25.35亿港元。根据招股书,此次和黄医药筹集资金的50%将用于推进赛沃替尼、索凡替尼、呋喹替尼、HMPL-689及HMPL-523的后期临床计划以进行注册试验及潜在提交NDA申请,10%将用于持续公司癌症及免疫疾病产品组合,20%将用于进一步增强其在商业化、临床、监管及生产方面的综合实力,15%将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及收购活动提供支持,5%将用于支撑日常运营。
2021年研发费用将达3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实现收支平衡近三年来,和黄医药营收稳定在2亿美元左右,得益于呋喹替尼进入医保目录,该公司肿瘤╱免疫业务的收入由2019的2,68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3,020万美元,增长率达12.8%。而在中国,肿瘤治疗仍以化疗为主,2020年,国内靶向治疗及免疫疗法市场规模为11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902亿美元,在肿瘤治疗市场中占比达85.8%。
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研发开支的不断增加,近三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142亿美元、1.382亿美元及1.748亿美元。尽管营收保持不变,但和黄医药年度净亏损却不断攀升,分别为2018年7,480万美元、2019年1.060亿美元及2020年1.257亿美元。该公司于2002年推出肿瘤╱免疫业务,并在2005年开始小分子药物研究,目标是为全球市场创造创新疗法。和黄医药现有临床管道。
MET的异常活化已被证实与多种实体瘤的发生高度相关,并且在多种肿瘤中对耐药性起作用。研发实力雄厚,目标市场超4千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和黄医药于2000年由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通过子公司和记黄埔出资设立,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全球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成为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及免疫性疾病的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的全球领导者。
此前,和黄医药已在英、美两地上市,此次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令该公司成为当前为数不多的三地上市药企。6月30日,和黄中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HUTCHMED,以下简称和黄医药)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摩根士丹利、Jefferies、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Hogg曾透露,由于未来全球临床试验的开展,该公司研发投入将继续提升,2021年可能达到3亿美元左右。从招股书来看,和黄医药的研发实力不容小觑。